新闻资讯

装修 微光难寻,南京的萤火虫去哪儿了?

发布日期:2024-08-06 07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03

装修 微光难寻,南京的萤火虫去哪儿了?

昼长吟罢蝉鸣树,夜深烬落萤入帏。每年夏季,去往灵谷寺、老山赏萤火虫都是南京的一项热门活动,而今夏装修,“寻萤”的游客普遍反映,和前几年夜空中的微光片片相比,今年只能在树丛里寻得零零星星的闪光。曾经闪烁着光点“夜深入帏”的萤火虫,如今似乎正悄悄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。

前几天,驴友“小被”向记者吐槽说,自己去了几个打卡点,从六月底断断续续寻找到八月初,见到的萤火虫“比苍蝇还小”。萤火虫究竟去哪儿了?记者联系上资深虫友兼摄影师ICE,跟随他的镜头,前往素有“萤火之森”美誉的老山老母猪沟,展开一场探索之旅。

山野觅踪萤火稀

此次旅程,应记者要求,ICE全程直播,记者自始至终与其保持联系。“别抱太大希望。”上山之前,ICE就打好了预防针。“景区里根本没有,山里可能还有些,不过也少。”

修图美工

晚上六点,按计划从大堰驿站出发,ICE深入老母猪沟,晚八点左右到达网传的“最佳萤火虫观赏点”金书桥附近。沿着山路寻觅,却始终没有萤火虫的迹象。

旅途中装修,专程来找萤火虫的驴友们三五成群,经过询问后发现仅有一两批跟团出行的“专业冒险家”有幸拍到了林中的星星点点,大部分游客的“寻虫之旅”都扑了个空。“放假出门走走,就当来锻炼身体了。”回家路上的顾先生对此十分乐观。

在寻虫路上与一些游客擦肩而过时,ICE嗅到扑鼻的药水气味。“没办法,老山我来好几次了,夏天蚊虫真的很多。”一位自称“花露水重度依赖者”的女士表示,老山上的“土著”可远不止萤火虫,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竹节虫,运气不好还会被蜱虫咬伤。ICE介绍道,无论是嘈杂的环境,还是驱散蚊虫的气雾剂、药液,美工兼职都会造成萤火虫出没频率的降低。此外,夜间过于强烈的灯光还会影响昆虫尾部光信号的传播,干扰定位,导致萤火虫数量的减少。

虽然一路不见踪影,ICE的镜头最终还是在金书桥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只萤火虫,确实如“被子”所说,蔫头耷脑,没什么活力。桥上不少游客表示,今年萤火虫着实难寻。

萤火虫“独苗”

为什么萤火虫越来越少?

为什么今年南京萤火虫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如此稀少?萤火虫的销声匿迹又是否与今年的高温天气有关呢?为了解决“萤火虫消失之谜”,记者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专业副教授江晓东寻求答案。

江副教授表示,高温会影响到动植物的取食和生存的环境,过高的温度会降低动物的取食量。“气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、持续的过程,平均状态改变以后,异常气温的出现频率会显著增加。”研究表明,每增加一个摄氏度,动物取食量会减少3%到5%。 过高的温度还会导致昆虫面临脱水,代谢紊乱和生存能力下降的问题。

据了解,在极端高温下,萤火虫可能会表现出减缓活动、寻找阴凉处或停止进食等行为,以降低体温和减轻热应激。江副教授强调,除了气温的升高,萤火虫适宜生存环境的破坏、光污染、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,人为的捕捉也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因素。“萤火虫在成虫阶段之前是不能飞行的,一旦原始的生活环境被破坏,对幼虫的打击是毁灭性的,幼虫难以生存,夏季的成虫自然就无影无踪了。”

面临挑战,我们应该如何“重寻微光”呢?当下倡导的“双碳”是一计良策:通过节能减排,缓解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氧化氩氮、氮氧化合物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,为萤火虫的生存、繁殖提供适宜气候。此外,江副教授还呼吁萤火虫爱好者们切莫为了一己私欲,擅自捕捉萤火虫。萤火虫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,不该被关在玻璃瓶里,它们也想在夜深人静之时,自由穿梭在灌木丛中。

实习生 吕龙辉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李舒曼

校对 盛媛媛装修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

上一篇:美工招聘 游戏论|再造恐惧:《三伏》与祛魅年代的中式恐怖想象
下一篇:电商设计师 揭秘新生儿窦性心动过速原因:家长必读的预防与应对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