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工招聘 人为何只吃食草动物的肉,却很少吃食肉动物的肉?是不好吃吗?
人类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,按理说可以将任何动植物纳入自己的食谱美工招聘,可观察一番后,我们发现,人类的食谱是非常有指向性的,肉类大多都是猪牛羊之类的食草动物,食肉动物却寥寥无几,这是怎么回事呢?是食肉动物的肉不好吃,还是另有隐情呢?
第一,食肉动物的肉过于坚韧,又偏酸性,吃多了容易上火,口感上的确没有食草动物的肉好。
除了这个客观原因外,还有一个主观原因,那就是生物会本能地觉得常吃的食物,比偶尔吃的食物更加美味,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愿意也不敢尝试从未吃过的东西,这是人类演变中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。
可能在远古时代,也会有些人更偏向于吃食肉动物的肉,但是他们在捕食食肉动物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更大,很容易受伤或者被反杀,如此一来,这些人就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,“食肉动物更美味”的基因就从人类基因库中消失了。
第二,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会逐级递减,饲养食肉动物远比饲养食草动物更难。
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同化量的问题,假设一只羊吃了5斤草,那么它最终不可能长出5斤肉,可能只能长出0.5斤—1斤左右的肉,同化量大概在10%~20%。而狼吃羊大抵也是这个道理,你得准备5斤—10斤的羊肉才能换来一斤的狼肉,这在成本上就大大提高了。食肉动物在食物方面的消耗最少也是食草动物的5到10倍,这是人类所无法负担的。
当然,假设你养的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、口感很棒且能满足人类肉食需求的食肉动物,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,可豺狼虎豹熊这类食肉动物很明显都做不到这一点,所以纯粹的食肉动物想被人类纳入食谱是很困难的。
第三,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明显的富集效应,食肉动物的肉含有过多毒素,不建议食用。
所谓的富集效应,其实就是毒素的不断积累。比如说一种草类含有微弱毒性,兔子吃这种草吃得多了,草的毒素就富集到了兔子的体内,等到狼把兔子吃了之后,毒素又富集到了狼的体内,最后老虎把狼给吃了,毒素就又富集到了老虎的体内。就像兔子不可能只吃一株草一样,老虎也不可能只吃一只狼,长此以往,老虎体内含有的毒素含量就远远超过了兔子。
以这种方法来判断,食草动物身上的毒素往往是最少的,而越是强大的食肉动物,体内含有的毒素就越多,倘若人类将大型食肉动物纳入食谱,电商美工外包网生病中毒的可能性就将大大增加。再者说了,动植物间是无法传播疾病的,可是食肉动物吃别的动物就不一样了,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寄生虫的转移,人类吃食肉动物的危险不言而喻。
第四,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想要开辟新的食源更加困难。
在刀耕火种的年代,人们不吃食肉动物的主要原因是无法与其对抗,饲养起来成本又实在太高,可是等到现代社会又不一样了。我们有能力捕捉、饲养食肉动物,但是我们大多都会觉得宰杀食肉动物吃肉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,人们普遍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传统的肉用畜类,以食肉动物为食很容易激起社会矛盾,得不偿失。
另外,人类只吃食草动物不吃食肉动物,这一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。比如猪就是杂食动物,草和肉都吃;鸡虽然主要吃谷物,但是同时也吃虫,也算是杂食;至于鸭子就更不是纯粹的食草动物了,它不仅吃一些小虾小虫,甚至还吃鱼,勉强可以归到食肉动物的行列。那为什么这些不纯粹的食草动物,人类也会专门饲养呢?
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这些动物好养活。肯吃草,拿10吨的草料去养出500斤的食草动物,谁不愿意干呢?毕竟人类又不吃草。可是拿10吨的肉类去养500斤的食肉动物,可能就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干了,毕竟有这个钱买肉,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吃呢?
还有非常有趣的一点,那就是这套理论往往只适用于陆生动物,而不适用于水生动物。
在淡水鱼中,鲤鱼、鲫鱼、青鱼、草鱼基本上都是以杂食为主,而黑鱼更是直接靠捕食其他小鱼小虾为生,属于典型的肉食性鱼类。就连鳙鱼和鲢鱼这类滤食性鱼类,偶尔也会吃一些小虫子,但它们都在人类的食谱上。
至于海鱼就更是如此了,像什么金枪鱼、石斑鱼、带鱼、黄花鱼,那都是基本靠食肉为生的。章鱼、鱿鱼、乌贼以及虾蟹也都吃肉,还是算得上食肉动物,为什么它们偏偏会被人类纳入食谱、端上餐桌呢?
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水生动物跟陆生动物根本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,尤其是对于那些海洋动物来说,丰富的海洋资源能够代替人类成为它们的“饲主”,强悍的繁殖能力,让它们轻易就能满足人类的肉食需求,这样一来差异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。
总的来说,要想被人类大规模饲养,起码要做到一点就是“好吃好养活”美工招聘,食草动物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这一点,而食肉动物则恰恰相反,这也就决定了人类的食谱对食草动物的偏向性要比食肉动物大得多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